“守正与创新,是供给侧与需求侧均需牢牢把握的关键所在。”在4月19日举办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安全创新论坛”上,武汉市妇联执委、《网信自主创新调研报告》主编田霞表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是我国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必然选择,也是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4月19日启泰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安全创新论坛在京召开。
论坛同期发布了《2024网信自主创新调研报告》,该报告梳理总结了我国网信自主创新成果及其在重点行业领域的应用情况。田霞在发布会上表示,本年度调研覆盖10个重点行业(领域)、28个应用场景,收集了155个真实案例。这些来自行业与产业一线的数据,如实地反映了网信自主创新的工作成果,也呈现出当下存在的现实问题。
《2024网信自主创新调研报告》发布仪式现场启泰网。
在论坛上,中电科申泰总经理周昱以申威处理器发展为例,描述了自主创新系统工程的关键路径:“通过持续迭代SW64自主指令系统,申威不仅实现芯片性能的阶梯式提升,更构建起涵盖芯片设计、软件开发到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链。”这一实践印证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不断深化网信自主创新过程中,安全和发展始终相辅相成。面对自主创新的深层挑战,北京市科协一级巡视员何劲松表示,自主创新是筑牢安全防线的核心支撑,在自主创新工作向纵深推进过程中,既要看到已取得的成绩,也要直面诸多挑战。“当前既要巩固既有成果,更需突破产品稳定性不足、核心领域渗透率待提升等瓶颈,以应用牵引产业升级。”何劲松呼吁,产业界应将安全基因融入数字化、智能化全链条,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动力。
谈到网信自主创新的成果和问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委会主任严明表示,当前系统重构取得突破,但部分关键领域的供应链安全风险也在不断显现,需要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短板、生态碎片化等问题。严明建议,要坚持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的理念,构建“预防-监测-处置”全周期的防护体系,推动等级保护制度与信创工程的深度融合。
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网信自主创新的关键变量。人工智能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其导致的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也将延伸至生产系统的关键环节。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陈雪鸿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有力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加快行业智能升级步伐,在此过程中需要重视创新与安全的平衡。
据悉,为强化成果转化,《2024网信自主创新调研报告》编委会同期启动了“网信自主创新成果云展周”活动,龙芯中科、中电科申泰、天融信(002212)、大普微电子等参编单位通过线上平台启泰网,集中展示了处理器、存储、外设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技术新突破。(李阳)
信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